朝阳区双井街道的12个楼门、楼院等老旧节点有了社区空间改造方案。昨天,在“双井可持续更新·13社区设计节”展上,57套优秀设计方案正式亮相。这些方案由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知名高校和设计机构的10支团队量身定制。其中,广和南里二条8号、广和南里二条11号两处社区空间将率先进入造价评估和施工排期阶段,预计不久将启动改造工程。
近万名居民参与票选
有CBD“后花园”美称的双井街道曾是本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北京齿轮总厂、重型汽车制造厂、建筑机械厂、重型机械厂都坐落于此。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少小区渐渐老去,变得不再便利宜居。6月初,针对辖区中需更新的12个楼门、楼院、楼院园节点,双井街道正式启动了可持续更新设计节,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等多家高校设计团队和专业设计机构参赛。
此次设计节作品涉及到城市艺术、社区客厅、垃圾分类、无障碍环境提升等不同的社区更新领域。主要空间节点包括天力街B2号楼、双花园南里二区4号楼1单元、垂杨柳北里23号楼、广泉小区10号楼、广渠门外大街28号楼等12处。
双井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由业内专家组成评审小组,从设计理念、视觉、可实施性等多角度对方案进行打分之外,双井街道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发布方案,先后有近万名居民参与投票。最终形成57套作品成果,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最佳人气、最佳创意等专项奖。
特等奖出自大四学生
获得唯一一个特等奖的作品是北京林业大学大四学生朱逊为双花园社区设计的方案。
朱逊介绍,根据前期调查,双花园社区的前身是建筑机械厂的宿舍建机小区,很多居民都是原来工厂退休的老员工。为此,她将机械的元素融入社区景观,让老居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记忆。
根据设计方案,原先杂乱无序的垃圾角融入起重机械的元素,既激活了居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又满足了社区丢垃圾的需要。朱逊了解到,建筑机械厂老员工年轻时的工作多为流水线作业,所以设计时采用流水线元素,空中悬挂的灯伞一字排开,居民可以根据光照和天气状况调整灯伞位置,可以移动灯伞遮阳,也可以收拢灯伞让植物接受光照。此外,在地面铺装上也选择了圆形齿轮元素。在小广场东侧增加了圆形的小凉亭,融入轴承元素,与地面铺装相呼应。
经过设计,原先人车混行、空间逼仄、功能单一的社区公共空间,变成了带有晾衣、种花、跳舞、阅读、健身、儿童娱乐以及垃圾分类、停车等多种功能的复合空间,环境更优美宜人,使用更安全高效。
两处空间将启动改造
基于各高校学生团队的作品成果,主办方将联合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十七工作室等多家设计机构根据优秀作品进行方案深化。目前,设计节方案中已有广和南里二条8号、广和南里二条11号两处场地进入造价评估和施工排期阶段,预计不久便将启动改造工程。
破旧突兀的花池、铺装老旧的地面、杂乱种植的绿地、缺少趣味的设施,这是广和南里二条8号场地的现状。对此,设计团队利用现状场地中的圆形,提出朋友“圈”的概念,把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社区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改造设计,场地被划分出社区课堂圈、儿童娱乐圈、下棋交友圈、种植认知圈、趣味停车圈、垃圾分类圈、邻里活动圈等不同的朋友“圈”。透水铺装和补植的本地植物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位于广和南里二条11号的社区空间则将按照社区门户、社区客厅、社区廊道、社区阳台的理念进行设计改造。原先狭窄的院落入口处将打造兼具形象展示、人群交互与公共服务功能的共享廊架,行人可以在此短暂停留、拍照打卡。闲置的空地将变成儿童“跳房子”游戏场地,破损的亭廊将修缮翻新,结合地面标线进行不同空间的区分,原先无序摆放的盆栽也将统一移至后花园区,腾出足够的休憩空间。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朱松梅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