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要求,金融机构要优化简化相关程序,加强对受灾地区的信贷支持和保险理赔,同时持续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和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金融部门广泛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减少灾情给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河北、北京等省(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50亿元。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银行机构要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灾区交通、通讯、燃气电力、农田水利、排洪防涝等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和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鼓励保险资金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等等。更让人感动的,是活跃在防汛救灾一线的金融人身影。在北京,建设银行发挥营业网点内的“劳动者港湾”作用,为困难群众提供避雨场所,供应雨衣、充电宝等物资;在河北,阳光财险专门设置施救车辆保全场所,并对人民群众开放;在黑龙江,太保财险在受灾地区设立工作站,将理赔服务前置到受灾群众身边……患难见真情,正是这风雨中的一个个感人场景,汇聚成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为全力以赴抗洪抢险、齐心协力恢复生产提供了坚强支撑。
大灾不惧,大难不屈。我国仍处于主汛期,全国多地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仍然高发,一些流域仍存在洪涝灾害风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业在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责无旁贷,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为灾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和金融保障,筑牢抵御洪灾的“金融堤坝”。
突出一个“急”字,让金融服务更高效。抗灾救灾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抢险救援还是灾后重建,社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都是非常急迫的。早一天理赔,群众就能早一点恢复正常生活,早一天放贷,企业就能早一点实现正常生产。金融机构应当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千方百计保障灾区的贷款早投放、理赔早到账,最大限度减少洪灾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做好一个“简”字,让金融服务更便捷。洪灾突发,很多客户可能面临账本毁坏、资料丢失等实际困难,这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金融机构特别是身处灾区的一线人员应当因地制宜、灵活处理,主动作为优化简化相关程序,绝不能让金融服务卡在一纸证明和层层审批之中。
实现一个“稳”字,让金融服务不断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成为很多群众和企业不可或缺的日常服务之一。面对洪灾影响,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想方设法保障金融服务的平稳有序。比如,工商银行对无法及时还款的信用卡客户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建设银行对有特殊情况不方便到网点办理业务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中国银行则设立了残币兑换绿色通道,并全力保障现金供应。实践证明,灾情面前,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广大金融机构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就一定能保证金融服务的正常有序运行,为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坚实的金融“稳定器”。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当前,防汛抗洪救灾形势依然严峻,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广大金融机构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中,为夺取防汛抗洪救灾的最终胜利注入强大金融力量,让美好家园加速回到我们身边。
关键词:
质检
推荐